在线留言  > 

(两会声音)专访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希望加强中国文化遗产学科建设

  中新社太原2月17日电 (记者 胡健)“现在的声音设文化遗产课程建设难以满足中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需求 ,必要时可成立国家遗产学院,专访以求为中国文化遗产资源的云冈研究院院保护和转化利用提供人才和学术支撑。”全国人大代表 、长杭产学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17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侃希科建

  全国两会开幕在即,望加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强中杭侃把目光聚焦在文化遗产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他希望加强中国文化遗产学科建设  ,国文完善文化遗产学科的化遗课程体系和学生培养机制 。

(两会声音)专访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希望加强中国文化遗产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声音设中国的专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处,世界遗产56项(居世界第二),云冈研究院院备案博物馆6183家。长杭产学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侃希科建发展,需要相应的望加学科支撑与人才培养。

(两会声音)专访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希望加强中国文化遗产学科建设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考古人才奇缺 。1952年,北京大学创办新中国第一个考古专业,并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开办四期考古人员短训班 ,为新中国的考古事业培养了一批人才 。改革开放之后 ,山西大学 、郑州大学等高校陆续创办考古专业。

(两会声音)专访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希望加强中国文化遗产学科建设

  考古资源被发掘出来后,如何保护 ?是否能在更大程度上被公众所认知 ?能否更好地转换为当代社会教育资源乃至社会 、经济发展资源 ?杭侃表示,一系列问题愈发明显。在此形势下 ,中国博物馆事业迎来新发展。1988年,北京大学在考古系内成立博物馆学专业,就是适应了这种形势的发展需求 。

  “2011年 ,考古学从历史学的二级学科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 ,这种变化一方面意味着考古学学科体系的成熟 ,另一方面也给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提出新问题。”杭侃说 ,目前 ,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南开大学 、厦门大学 、四川大学、西北大学等学校开始在“考古学”一级学科下自设文化遗产相关专业 ,但所设课程仍偏重考古学基础研究部分 ,对文化遗产的价值研究、本体保护、文化遗产资源的转化利用等问题,缺乏系统性 ,受重视程度有限。

  杭侃认为 ,想要保护好一处文化遗产 ,不仅需要考古学相关工作 ,还需要更广泛地吸收博物馆学、建筑学、艺术学  、社会学 、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营养 ,以文化遗产的价值特性和保护需求为核心,开展跨学科研究 。如果仅将文化遗产相关专业作为考古学下设的二级学科,显然会不利于跨学科研究的开展,无法真正培养当代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所需要的人才 。(完) 【编辑:房家梁】

(两会声音)专访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希望加强中国文化遗产学科建设由ob真人在线留言栏目发布,感谢您对ob真人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两会声音)专访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希望加强中国文化遗产学科建设